十二月份,大棚里的草莓陆陆续续开始熟的多了,随着夏芜视频播放量增加,她的粉丝基础越来越牢固,基本上每天都有三百至五百的订单量。
冬季本就是草莓上市的时间,市面上的草莓种类五花八门,价格也大都低廉,可只要是吃过夏芜用灵泉水浇灌出来的草莓,一般人都有些看不上地摊货了。
村里请来的几位工人,每天六点出头就来摘草莓,然后打包发货,一开始人手还够,后面订单量增加,丘兰主动找到夏芜,问能不能让她俩孩子早晨也来干活。
她看杨明远每天早晨来干一个小时左右,也能挣十块钱,还能吃顿早饭,才不好意思地问出来。
丘兰老公去世,她是远嫁来的,没有娘家帮衬,夫家也没人管她,她一个人拉扯俩孩子,还是龙凤胎,在村里靠种菜卖菜维持生活。
因为她家里贫困,国家每个月还有补助,俩孩子都在义务教育阶段,上六年级,不需要学费,不过有些学杂费还是少不了的。
夏芜知道她家里的情况,冬天到了,菜园子里的菜也没长好,丘兰给她干活这段时间,都没怎么去镇上卖菜,想着家里没有经济来源,估计也是走投无路才来求她的。
“行,俩孩子起得来不?能起来又不耽误上学,你就让他们也过来。”
丘兰大喜过望,连连说小孩子不贪觉,肯定起得来。
第二天她就把俩孩子给叫上一起来了,夏芜听她妈说,母子三人五点半就来了,一来就去草莓园摘草莓,一点都没拖延。
丘兰一双儿女,男孩叫杨平,女孩叫杨安,俩孩子都黑黑瘦瘦的,穿的衣服虽然有些小了,可看着还算干净,他俩肖母,都不是爱说话的孩子,闷头就是干活。
夏芜见村里的小孩,就没几个不黑不瘦的。
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,家里老人照看着,能给吃喝就很不错了,穿的只要不冻着,谁又有闲心讲究那么多呢。
至少有丘兰照看着,杨平和杨安也算乖巧,听说俩还在在班里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都是一个村的,杨明远也认识杨平杨安,他比龙凤胎小了两岁,人家上六年级,他上四年级。
三孩子一起干活还有些陌生,夏芜撮合着让他们一起结伴去学校,还让杨明远有啥不会的题目多问问龙凤胎。
杨明远颇不好意思地说:“他们都六年级了,忙得很,哪有时间。”
杨明远在夏芜这里干活有一段时间了,有时候杨明月星期六放学在家,也会来干活,夏芜对他们姐弟俩的态度很是不错,该给的工资都给,有时候杨明远去上学,夏芜还会给他拿鸡蛋让他饿了吃。
正是看见了夏芜对孩子的态度,丘兰才故意把俩孩子叫来一起干活的。
她想着杨明远在夏芜这里呆的久,可能是特别的,见儿女不说话,忙道:“讲几道题有啥难的,你有啥不会的就问,你平平哥不会,还有你安安姐呢。”
“听到了没?上次期中考试你考多少分来着?才四年级,语文数学居然没一门及格的。”
夏芜有些恨铁不成钢,她对杨明远的印象相较于当初有所改观,这孩子就是缺大人管教,实则心地善良还孝顺,他给夏芜干活挣得工资都攒起来,找到杨老爷子问咋才能给他奶奶治风湿病。
一个十岁的孩子,能有这样的孝心真是不赖。
有时候夏芜也会多嘴问几句杨明远的成绩,才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。
都四年纪了,拼音都不会,加减乘除就会点一百以内的加法,看得人两眼一黑。
杨明远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,嘿嘿一笑:“夏夏姐,我知道了。”
早晨孩子们干完活,夏芜给他们一一结账,虽然吃过早饭了,可她还是会让刘桂珍多煮些鸡蛋或者红薯玉米,路上给仨孩子带上。
小孩子还没发育好,早晨起这么早,又要干活又要读书,营养总要跟上。
杨平和杨安也是一小时十块钱,一共二十块钱,交给丘兰代为保管。杨明远自个拿着钱,他不会乱花钱,他手紧的很。
孩子们结伴上学,大人也能安心些。这几天订单量多,夏芜只负责打快递单以及把打包好的快递送到镇上,其他都是桂花娘他们几个人来干,上手一段时间后,大家都明白该怎么做了。
又都是一个村里的,拿着夏芜日结的工资,谁也不好意思偷懒少干。
不过订单多,他们一打包就是一上午,通常是六小时左右。
时薪十五,他们一上午能挣90块钱,按照一个月三十天来算,一个月也快三千块了。
丘兰每次领到钱都很开心,只要干活就能拿钱可比卖菜强多了,有时候她不辞辛苦地把菜挑到街上,一蹲就是一整天,也不见得能卖这好些钱。
尤其是他们上午干完活,下午就都闲着了,丘兰还能回家干点活,打理打理菜园子啥的,比以前不知道好上多少。
杨四爷膝下无孙,就他一个人在家,他那些儿孙只有过年回来,每人多少都会给他点钱,他不缺钱,就是在家无聊,闲着没事来夏芜这里干干活聊聊天,眼看着精神状态都好多了。
夏芜买的那个戏曲播放器他喜欢的很,还让夏芜从网上给他买一个专门回家听,上午干完活,他找个绳把播放器栓起来,横挎在腰间,走哪放到哪,也算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石红娘能挣到钱也开心的很,能给儿子减轻压力,要不是她儿媳妇肢体残疾,实在干不来这样巧致的活,估计她也要厚着脸把儿媳妇给叫来干活了。
这四人里,最让人生气的就是桂花娘,她被三个混儿子赶出来,儿媳妇也看她百般不顺眼,平时在村里碰面了都不带坑一声的,谁知道桂花娘在夏芜这里干活,一天能挣个小一百,叫她那些儿子儿媳知道,隔三差五就让家里的孩子到奶奶家打秋风,一会儿想吃草莓了,一会儿要买牛奶喝。
偏偏桂花娘还是个不争气的软耳根子,哪个孙子孙女来要她都给,杨四爷、石红娘知道后,都劝她心硬点,多想想自己的后事,给自己攒些钱,不然等干不动活了,谁又能心软养她呢?
村中人生百态,看得夏芜十分感慨,这些都是她以前从未接触到的事情。
人生百味看得多了,再回想她从前做的那些事情,总觉得很是割裂。
把网上的订单都发出去,采回来的草莓还有的剩。夏芜准备老样子,把草莓运到镇上去卖,镇上的居民都快认识她了,一个漂亮的小姑娘,隔三差五来卖自家种的草莓,打没打过药他们不知道,可草莓是真好吃,也真不贵。
冬季草莓上市后,随便哪家水果店都能卖一二十一斤,夏芜卖的也比原先贵,一斤18,先到先得,卖完就走,可就是这样,买她草莓的人也很多。
卖完草莓,再去把快递点网购的快递搬上车,夏芜带着哥哥打道回府。
家里的事情不多,干啥事都慢慢悠悠的,每一天时间看似漫长,可等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,又有种异常的满足感。
辛苦卖草莓大半个月,扣掉前期投入后期人工,材料费快递费等杂七杂八的钱,夏芜靠着两亩多的草莓,净赚三万块钱。
照这个速度下去,如果大棚里的草莓能卖到明年开春,她手里能攒差不多十万块呢。
到了下午无所事事,夏芜穿着刘桂珍给她做的新棉花袄,在院子里吃烤红薯玩手机,翻看视频评论,然后再去群里看群友水群。
周辉拉的粉丝群已有五百多人,照他的话说,这个群里基本都是夏芜的铁杆粉丝,微店的草莓复购率就能看出来。
不过天天吃草莓,大家的购买兴趣远远没有一开始那么高了。
群里有人问:“夏夏不是包山了吗?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卖呀?”
“我记得她上次来群里,好像说十一月份才包的山,应该没有那么快上新吧?”
“明年就差不多了,@夏夏,夏夏包山打算都种什么啊?”
夏芜突然冒泡,她也在纠结山上要种些什么,不如问问大家的意见。
“种什么我还没想好,山上有原来主人留下的一些果树,枇杷树几百棵,葡萄树一百多棵,还有十来株我们当地的枣树,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没?”
“我去,我没眼花吧,真把夏夏叫出来了!”
“夏夏包的山有多大啊?”
“能用面积七百多亩是有的,还有一些地方没开荒。”
“你们那边温度怎么样?适合种什么?”
“好多东西都能种,这个不用担心。”
“七百多亩地,夏夏威武!这么大的山头,肯定要多种点东西,最好一年四季都能有收获,我家里人爱冲吃桃子西瓜,夏夏要不要种?”
桃子西瓜,夏芜也爱吃啊,斩钉截铁回道:“那必须种。”
“好!我们老家这里有一种血桃,吃起来脆甜无比让人上头,你们那有没?能不能种?”
夏芜还真不知道,也没吃过血桃。
此时ID名为[薛蟠]的网友已经开始忆往昔了,小时候他家里有这么一棵桃树,后来树没了,家里老人去世,他也离开老家,吃过无数桃子,一口对童年的血桃念念不忘。
[薛蟠]:“我感觉夏夏肯定能种出来好吃的血桃,到时候我带着媳妇儿子去你们那亲自采也行,绝对不差钱!”
夏芜发了个擦汗的表情包,怎么一个个都想着来她山头做客呢?
“山上什么都没有,光秃秃的,我们这里还特别偏,你们来了也没地方住啊。”
“那有啥,我人生一大爱好就是爬山和露营。”另一个群友也想来。
夏芜想了想,“我打算明年养些鸡鸭啥的,村里说养殖能盖管理房,你们帮忙想想盖什么样的,最好能住人能放东西,如果后期你们真要来玩,也能有个落脚地。”
此话一出,群里都沸腾了,周辉赶忙@全体成员。
“有时间的都露个头,大家集思广益,帮夏夏想想山头七百亩地种什么,有人会设计房子不?”
很快,夏芜就收到一堆建议,有人建议她种时蔬,什么都种点,现在城市里好多菜都打农药,有激素,他们就想吃原生态无污染的四季时蔬。
瓜果能安排的也都安排上,什么桃李杏梨梅子都是小意思,还有人问夏芜老家能不能种榴莲。
这不开玩笑吗?
除了瓜果蔬菜,大家还都是肉食动物,建议夏芜多养点鸡鸭鹅猪,总不能老是吃菜,都给人吃成兔子了。
总而言之,这些在城市待惯的罐头人,跟夏芜有了关联之后,夏芜的山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桃源,都快把这快地当成QQ农场了,以为什么都能养,什么都能种呢。
虽然群友废话不少,可夏芜还是受益匪浅,尤其是群里确实存在一些人才,知道夏芜要设计山头,有学园林设计的要来帮她规划,还有搞建筑设计的要帮她免费设计图。
不得不说,真成热烈的网友绝对是世界上最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群人。
夏芜感动不已。
在群里放出狠话,欢迎设计园林的老兄和懂房屋设计的来实地考察,吃住行她包。
不过必须真有本事才行。
薛蟠:“老子这程序员真是当够了,早知道我也学园林设计了!”
群里其他人纷纷附和。
“小芜,你在家不?”
院子外突然传来丘兰的声音,夏芜把手机揣兜里,“兰姐,有事吗?”
丘兰挎着大竹篮子,脸上露出笑容来,她放下竹篮,对夏芜道:“我闲着没事去山脚下挖了些冬笋回来,就想着给你送些来,来来来,这些都给你。”
刘桂珍也从屋里出来,看见过道里堆的一堆冬笋,诧异道:“哟,我都差点忘了,冬笋都该出了。给两三个就行了,剩下的你都拿回去吧!”
“哎不用,都给你们,村里没多少人去挖,我看那笋子出好多,打算多挖点回来晒成笋干,能吃挺久呢!”
夏芜没见过冬笋,蹲在那拿起一颗矮胖的冬笋看来看去,“妈,冬笋怎么吃,好吃吗?”